村民在務工車間里分揀柑桔。 玉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供圖
華寧縣的農戶成為柑桔分選工人;澄江市的勞動者在家門口的特色車間就能找到工作;年輕人在“峨山玉昆技工”技能培訓下成為專業技能人才……近年來,玉溪市在促進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,把縣域特色產業優勢轉化為就業優勢,在產業升級中擴容崗位,在服務優化中便利就業,在技能賦能中提升質量,持續答好“就業怎么拓展”的民生考卷,讓更多勞動者在高質量就業中增強幸福感。
特色產業筑牢就業根基
玉溪市依據資源稟賦發展產業,帶動就業,產業升級與就業擴容協同發力。全市各縣(市、區)發展出煙草、蔬菜、藍莓、柑桔、花卉等一批高原特色農業,華寧柑桔產業就是其中之一。
在柑桔種植重鎮華寧縣華溪鎮,鎮政府創新推行“黨組織+基層就業服務工作站+人力資源公司”的“紅色勞務”模式,依托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、5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及46個柑桔分選廠、4個塑料包裝廠,聯動鎮村黨群服務中心、零工驛站,打造“家門口的務工車間”。全鎮90%的農戶參與柑桔全產業鏈發展,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80%以上,真正實現了種植收入和務工收入“雙增收”、掙錢和顧家“兩不誤”。這套模式精準對接供需,建立用工需求庫和勞動力資源庫,形成“穩定崗(常年工)+間歇崗(季節性工)+流動崗(零散工)”的梯度務工體系,帶動當地及周邊群眾2.1萬人就業,不僅吸引了廣西、海南、江西等地的專業選果裝果工,也吸納了元陽、金平、建水等地的采果工,并優先為55戶169名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,帶動562戶脫貧戶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。
小柑桔托起幸福大民生。華寧縣以產業為基、就業為本、技能為翼、機制為橋,成功探索出一條依托特色產業實現群眾穩定就業、持續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。
務工車間激活就業潛力
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,需要勞務輸出,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能讓外出務工人員回得來、穩得住、有收入。澄江市立足不同群體就業需求和區域產業特色,充分考慮大齡勞動者、婦女、生態移民搬遷等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和工作模式,分層分類培育了6種各具特色的家門口特色車間:“銀齡港灣”車間、“藍莓富農”示范基地、“時工驛站”、“巧手興家”工坊、“睦鄰共富”合作社、“暖心家園”車間;大力推廣“車間生產+農戶參與”模式,其中路居鎮依托雄花蔬菜收購點模式擴建6個加工車間,帶動周邊3個村200余名農戶參與分揀包裝,形成“小車間、大就業”的良性循環。
截至目前,澄江市共選樹“家門口務工車間”32個,帶動1900余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,其中脫貧勞動力、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占比達11%。這些“家門口務工車間”不僅為農村勞動力打開了增收門路,更讓脫貧群眾、殘疾人等群體在家門口就能端穩“就業飯碗”,既筑牢了防返貧底線,也為縣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內生動力,成為澄江市推動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注腳。
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質量
玉昆鋼鐵集團作為玉溪市勞動密集型制造產業的重點企業,對促進當地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提供了很大助力。2024年,玉昆鋼鐵集團直接吸納峨山彝族自治縣農村勞動力就業5612人,其中脫貧勞動力227人,打造了一條從“村里”到“廠里”的就業“高速路”。
在此基礎上,玉溪市、縣兩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響應“技能玉溪”行動,與玉昆鋼鐵集團共同培育打造了“峨山玉昆技工”勞務品牌。“峨山玉昆技工”勞務品牌注重技能人才培養,創新探索“企業實習+技能培訓”模式,將“車間課堂”與“工地課堂”巧妙融合,構建起完善的產訓融合職業技能培訓體系。圍繞技工多元需求,“峨山玉昆技工”勞務品牌組織開展了機械設計、電工、叉車等各類技能培訓,累計培訓2.27萬人次,共有2013人取得專業技能等級,其中高級技師15人、技師11人、高級工151人,為玉昆鋼鐵集團打造出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的隊伍。通過“峨山玉昆技工”成規模成體系的技能培訓,勞動者自身技能有了明顯提升,月均收入提高至5200元,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。
來源:云南日報